既然說要多點觀察就事不宜遲,就開始著手記錄菜畦上的野草吧。
鴨跖草
菜畦上長得滿滿都是,拔除下來只要留有一小節,非常迅速地春風吹又生。也常常在其他野地裡見到,但相關資訊卻難找,搜尋「台灣常見野草」不見其蹤,真奇怪?
鴨跖草只是通稱,其下還有許多種類如耳葉鴨跖草、竹仔菜等等,需要觀察花的形態才有辦法辨識。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根據其強健的生命力,至少我的菜畦上應該是多年生匍匐草本。
性喜高溫、潮溼環境,台灣中低海拔山區常見。
是說也不一定要清除掉它,鴨跖草匍匐的特性,可視做覆蓋物植物看看。
克非亞草
歸化的外來植物,原產於墨西哥。莖上有腺毛,會黏住小蟲,是廣義的食蟲植物(意思是抓牠但不吃牠)。也被歸類為水生植物。
找到的資料就這些,既然會吃蟲,就多留一些吧。
兩耳草
台灣原產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有很強韌的匍匐走莖。是餵食牛羊很好的草料,可惜沒養牛羊。但也是水土保持很好的草種,割下平鋪即可。
看來是好物。
葉下珠
一年生草本,羽狀複葉,因果實長在葉下而得名,很像含羞草。喜溫暖土壤,種子多,耐蔭力強,根系發達,是強勁的野草。
但我發現它們並不會一叢叢生長,只要定期清除應該還好。
原本想看看是否能從野草生態看出土壤狀態,結果資訊不多。目前得到的結論是至少菜園的土算濕潤,應該是覆蓋物的功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