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9日 星期二

樸門與育兒

我想做這件事很久了,最近因為參與編輯樸門創始人洪葛蘭的書籍編輯,就更想付諸實行。雖然對於博大精深的樸門原則不一定說是融會貫通,但我盡力以自己的經驗來闡述,這就來做了吧!

原則一、觀察與互動

這是最容易應用的原則了,我鼓勵所有的新手爸媽不要把某些書籍或文章的說法硬套在孩子身上,應用了,看看孩子的反應,再視情況調整作法。

豆豆的睡眠狀況就是我家的最好例子。雖然照書養從四個月開始阿豆就獨自睡一間房,順利少有哭鬧睡過夜,但不照書上發展的是阿豆一歲多開始慢慢想要人陪睡,要不就是半夜爬上我們的床。我們試過許多方法:真的就陪睡、硬帶他回自己房間、陪睡一半硬帶他回自己房間......,兩造僵持不下的結果不是我和阿寶睡眠不足,就是寶寶半夜啼哭不已。

最後阿寶把拔提出阿豆也接受的折衷,告訴豆豆把拔馬麻還要忙,他先睡自己房間,半夜若他真的爬上我們的床,就讓他睡了吧。這樣的模式於是持續至今,我只期待阿豆會在自己的床上一覺到天亮的那一天趕快到來。

原則二、把問題看成正面的資源

從一歲多開始,阿豆看到爸媽做什麼都要「幫忙」,但不是幫倒忙就是越幫越忙,掃地洗菜煮飯,這些事我自己做真的比較快啊!讓豆豆做還得收拾殘局,洗個菜最後我得拿抹布收拾噴濺到地板上的水.....。

不過,正如許多育兒書所說的,孩子願意幫忙是好事,我將問題看成正面的資源,盡量引導他做他能力可及的工作(雖然有時阿豆也不管我的分配啦)。其實最後做多了,阿豆也熟能生巧。雖然沒上幼兒園,也沒安排什麼課程,但我認為這也是學習的一種。試著將問題看成正面的資源,個人覺得也能紓緩爸媽對於孩子不照自己想法成長(事實上是不可能的)的焦慮。

原則三、以創意借力使力並回應變化

洪葛蘭認為,世事無常,所有事物都存在不斷地變動,而這些變動卻又形成恆常的穩定。「遠見不是看見現況,而是看到未來。」他說。

豆豆特別喜歡車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我最愛去賣場了!」豆豆說,因為他可以坐在推車東看看西看看。喜愛山林海洋的爸媽,其實也會想像自己的孩子會喜愛自然、喜歡生物。 我心裡不免有點衝擊,然而我也尊重他的愛好,就讓他帶著小車車上山下海吧,阿豆曾把車子埋在沙子裡,疊在石頭上,浸到溪水裡。藉著車子他與自然有所互動,有時玩玩其實他也會壓根兒就忘了車子在哪了。

順著孩子的愛好,引導、教導他我們希望他感受到與學習到的事物。「遠見不是看見現況,而是看到未來。」

原則四、收集並儲存能量

這個原則在環境設計裡,是盡量保留自然能量(能源、養分、水等等)的意思。用在育兒裡,我覺得可以視為強化親子關係之間的能量之意,但此項原則硬要找例子來套進去太刻意了,我還是留點空白讓自己與大家體會與學習。


原則五、應用自治系統並接受回饋

我喜歡這項原則,但要建置自治系統要花點時間就是。所謂自治系統即是可以照顧自己、自我維護的系統。

最近在教豆豆自己穿衣穿鞋。我盡量視他為一自治系統,不干擾他怎樣穿衣、穿什麼鞋的決定。當該自治系統把兩隻腳套到同一支褲管,或鞋子穿反的時候,其回饋機制會告訴他這樣穿不太舒服,接受回饋後就能學習到正確的穿法。不過趕時間的時候媽媽通常無法等待,因而介入,導致自治系統無法建立.......。

原則六、使用並珍惜再生資源與服務

所謂再生資源與服務是可以自己再生或更新的,例如阿豆源源不絕的精力。此原則可以呼應「將問題看成正面的資源」,讓喜歡玩水的豆豆幫植物澆水,也能善用阿豆的好奇教他使用吸塵器打掃家裡。

雖然發洩豆豆的精力時經常也將媽媽的力氣耗盡了,但至少我們還是可以完成一些工作。這項原則也須善用「以創意借力使力並回應變化」,方能熟能生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